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来自 毛毛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免费n8H篇语网

在高一的地理学习阶段,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总结,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掌握。那么关于高一地理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仅供参考。n8H篇语网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n8H篇语网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n8H篇语网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n8H篇语网

一、考试内容分析:n8H篇语网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n8H篇语网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n8H篇语网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n8H篇语网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n8H篇语网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n8H篇语网

河外星系——总星系n8H篇语网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n8H篇语网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n8H篇语网

小行星带的位置n8H篇语网

彗星n8H篇语网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n8H篇语网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n8H篇语网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n8H篇语网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n8H篇语网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n8H篇语网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n8H篇语网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n8H篇语网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n8H篇语网

太阳大气分层 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活动比较 对地球影响n8H篇语网

光球层 黑子 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n8H篇语网

色球层 耀斑 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24年n8H篇语网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n8H篇语网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n8H篇语网

周期:1个恒星日n8H篇语网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n8H篇语网

昼夜更替n8H篇语网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n8H篇语网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n8H篇语网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n8H篇语网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n8H篇语网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n8H篇语网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n8H篇语网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n8H篇语网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n8H篇语网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n8H篇语网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n8H篇语网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n8H篇语网

周期:1个恒星年n8H篇语网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n8H篇语网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n8H篇语网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n8H篇语网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n8H篇语网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n8H篇语网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n8H篇语网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n8H篇语网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n8H篇语网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n8H篇语网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n8H篇语网

“二分二至图”n8H篇语网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n8H篇语网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n8H篇语网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n8H篇语网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n8H篇语网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n8H篇语网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n8H篇语网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n8H篇语网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n8H篇语网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n8H篇语网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n8H篇语网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n8H篇语网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n8H篇语网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n8H篇语网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n8H篇语网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n8H篇语网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n8H篇语网

春秋是其中的过渡n8H篇语网

三种四季;24节气n8H篇语网

五带的划分:n8H篇语网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n8H篇语网

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n8H篇语网

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n8H篇语网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n8H篇语网

二、考题分析n8H篇语网

本单元内容在会考100分中约占10%;n8H篇语网

会考综合题中第一题出自本单元;n8H篇语网

1、请参照《会考说明》中试题举例进行练习:n8H篇语网

附录一的题型示例P10的三、1;附录二P29的第Ⅱ卷中的1、附录三P53的第Ⅱ卷中的1n8H篇语网

2、关于本单元综合题要掌握的基本点:n8H篇语网

图1n8H篇语网

图2n8H篇语网

会画晨昏线、夜半球、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黄道面、赤道面n8H篇语网

自转和公转方向n8H篇语网

日期及节气n8H篇语网

该日直射点的位置、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n8H篇语网

图中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状况n8H篇语网

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及今后的变化n8H篇语网

图中各点昼长的比较、极圈和赤道的昼长是多少小时n8H篇语网

公转速度的变化n8H篇语网

能联系的知识点:n8H篇语网

北京何日早上6点升旗?(B、D)n8H篇语网

北京人影渐长是哪一阶段?(从A到C)n8H篇语网

当地球运行到A点(或C点)时:n8H篇语网

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热——夏季/暧湿——冬季)因为受(副高/西风)控制n8H篇语网

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呈现(一片葱绿/一片枯黄)景观,因为受(赤道低压/信风)控制n8H篇语网

北京此时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寒冷干燥),主要因为(东南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n8H篇语网

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亚洲高压)势力强盛n8H篇语网

东亚刮(东南风/西北风),原因是(海陆热力差)n8H篇语网

南亚刮(西南风/东北风),原因是(东南季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刮东北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n8H篇语网

北印度洋环流呈(顺时针—海水东流—因为刮西南风/逆时针—海水向西流—因为刮东北风)n8H篇语网

当地球公转到(A/C)点时,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最(低/高)n8H篇语网

当地球运行到D到A的过程中:珠江、长江处于汛期(因为雨季雨水补给)n8H篇语网

从A到B的过程中:黄河(雨季到来)、塔里木河处于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n8H篇语网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n8H篇语网

一、考试内容分析n8H篇语网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n8H篇语网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n8H篇语网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n8H篇语网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n8H篇语网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n8H篇语网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n8H篇语网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n8H篇语网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n8H篇语网

大气分层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流状况 其它特征 与人类关系n8H篇语网

对流层 越高越低 对流 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 天气现象n8H篇语网

平流层 越高越高 平流 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n8H篇语网

高层大气 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n8H篇语网

3、大气的受热过程n8H篇语网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n8H篇语网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n8H篇语网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n8H篇语网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n8H篇语网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n8H篇语网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n8H篇语网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n8H篇语网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n8H篇语网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n8H篇语网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n8H篇语网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n8H篇语网

(2)大气运动形式:n8H篇语网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n8H篇语网

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n8H篇语网

水平气压差 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n8H篇语网

大气水平运动(风):n8H篇语网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n8H篇语网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n8H篇语网

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n8H篇语网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n8H篇语网

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n8H篇语网

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n8H篇语网

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n8H篇语网

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n8H篇语网

(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n8H篇语网

(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n8H篇语网

(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n8H篇语网

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n8H篇语网

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n8H篇语网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n8H篇语网

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n8H篇语网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n8H篇语网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n8H篇语网

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n8H篇语网

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n8H篇语网

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n8H篇语网

(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n8H篇语网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n8H篇语网

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n8H篇语网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n8H篇语网

(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n8H篇语网

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n8H篇语网

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n8H篇语网

--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n8H篇语网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n8H篇语网

--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n8H篇语网

--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n8H篇语网

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n8H篇语网

--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n8H篇语网

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n8H篇语网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n8H篇语网

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n8H篇语网

(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n8H篇语网

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n8H篇语网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n8H篇语网

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n8H篇语网

(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n8H篇语网

地中海气候:n8H篇语网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n8H篇语网

热带草原气候:n8H篇语网

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n8H篇语网

温带海洋性气候:n8H篇语网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n8H篇语网

热带雨林气候:n8H篇语网

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n8H篇语网

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n8H篇语网

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n8H篇语网

锋面系统n8H篇语网

锋面类别 图示 符号表示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降水位置 举例n8H篇语网

冷锋 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 锋后 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n8H篇语网

暖锋 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 连续性降水 锋前n8H篇语网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n8H篇语网

气压:高低压n8H篇语网

气流:气旋和反气旋n8H篇语网

图:会判断;会画风向n8H篇语网

中心气压 水平气流方向 垂直气流方向 中心天气状况 举例 其它影响n8H篇语网

气旋 低 北逆南顺 向上 阴雨 亚洲低压 沿槽线形成锋面n8H篇语网

反气旋 高 南顺北逆 向下 晴 亚洲高压n8H篇语网

锋面气旋(重要!)n8H篇语网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n8H篇语网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n8H篇语网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n8H篇语网

8-1气候因子分析n8H篇语网

地理位置n8H篇语网

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n8H篇语网

B海陆位置:n8H篇语网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n8H篇语网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n8H篇语网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n8H篇语网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n8H篇语网

下垫面(地表状况);刚刚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n8H篇语网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n8H篇语网

8-2气候类型n8H篇语网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n8H篇语网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n8H篇语网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n8H篇语网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n8H篇语网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n8H篇语网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n8H篇语网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n8H篇语网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n8H篇语网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n8H篇语网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n8H篇语网

——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n8H篇语网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n8H篇语网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n8H篇语网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n8H篇语网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n8H篇语网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n8H篇语网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n8H篇语网

气候成因n8H篇语网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n8H篇语网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n8H篇语网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n8H篇语网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n8H篇语网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n8H篇语网

气候分布n8H篇语网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n8H篇语网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n8H篇语网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n8H篇语网

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n8H篇语网

现象 产生原因 污染物 危害 对策n8H篇语网

温室效应 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二氧化碳n8H篇语网

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n8H篇语网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n8H篇语网

臭氧层的破坏 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 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n8H篇语网

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n8H篇语网

酸雨 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 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n8H篇语网

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n8H篇语网

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n8H篇语网

第三单元 陆地与海洋环境n8H篇语网

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n8H篇语网

化学元素——矿物——矿产n8H篇语网

造岩矿物——岩石n8H篇语网

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n8H篇语网

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n8H篇语网

岩浆岩:n8H篇语网

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n8H篇语网

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n8H篇语网

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n8H篇语网

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n8H篇语网

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n8H篇语网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n8H篇语网

内容:n8H篇语网

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n8H篇语网

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n8H篇语网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n8H篇语网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n8H篇语网

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n8H篇语网

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n8H篇语网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n8H篇语网

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n8H篇语网

洋板块挤压形成n8H篇语网

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n8H篇语网

(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n8H篇语网

其组成和过程图示:n8H篇语网

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n8H篇语网

沉积岩 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n8H篇语网

变质岩 岩浆n8H篇语网

熔化n8H篇语网

(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n8H篇语网

概括:n8H篇语网

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n8H篇语网

具体表现:n8H篇语网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n8H篇语网

地质作用分类 主要来源 作用结果 主要表现形式其它n8H篇语网

内力作用 地球内能 使地表高低不平 地震、火山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主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n8H篇语网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 使地表趋于平坦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其中风力和流水的作用图要求会识别:P99—P100图)n8H篇语网

水蚀地貌(水流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水积地貌(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戈壁)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n8H篇语网

其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n8H篇语网

地质构造 基本形态 地貌表现 与人类生产关系n8H篇语网

褶皱 背斜、向斜(要求会依据倾斜形态判断)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及成因:背斜成谷,向斜成山n8H篇语网

背斜顶部:油、气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n8H篇语网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n8H篇语网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n8H篇语网

陆地水体类型n8H篇语网

分类 备注n8H篇语网

空间分布 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图4.21要会判断)n8H篇语网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n8H篇语网

水循环周期 静态水:冰川水、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n8H篇语网

利用程度 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其它n8H篇语网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河流为例)n8H篇语网

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n8H篇语网

注:课本P103的两幅图要会判别各是哪种补给。n8H篇语网

补给类型 汛期时间 影响因素 在我国的分布n8H篇语网

雨水 雨季(我国为夏秋) 雨量 东部季风区n8H篇语网

冰川融水 夏季 气温(冬季断流) 西北地区n8H篇语网

河、湖、地下水间有水源互补关系(决定于水位是否更高);自然界水资源不断运动更新和相互循环转化湖泊水和水库可调节河流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鄱阳湖和洞庭湖)n8H篇语网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n8H篇语网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n8H篇语网

A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P70图3-3n8H篇语网

(图中热量收支因素、盈余区和亏损区所分布的温度带、由盈转亏点所在纬度)n8H篇语网

B表层海温的纬度分布——P71图3-5n8H篇语网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在于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结果)n8H篇语网

C垂直海温的变化——P70图3-4n8H篇语网

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注意图中曲线变化趋势);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保持低温状态n8H篇语网

海水盐度n8H篇语网

A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n8H篇语网

B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P71图3-5n8H篇语网

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减少n8H篇语网

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发;n8H篇语网

副热带最高——副高控制,蒸发大大多于降水n8H篇语网

向高纬减小——温度降低,蒸发弱,降水多于蒸发n8H篇语网

C影响盐度的因素n8H篇语网

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外海与大洋;从低纬向高纬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n8H篇语网

淡水注入:近岸(河口)n8H篇语网

D红海盐度最高——副热带;淡水注入少n8H篇语网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发;n8H篇语网

长江口海域盐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长江汛期n8H篇语网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n8H篇语网

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n8H篇语网

波浪:风浪、海啸等n8H篇语网

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n8H篇语网

洋流:流向常年较稳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n8H篇语网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n8H篇语网

洋流成因n8H篇语网

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主要动力;n8H篇语网

如风海流:n8H篇语网

信风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n8H篇语网

B海水密度不均——局部海域洋流的原因n8H篇语网

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表层洋流n8H篇语网

C补偿作用n8H篇语网

如补偿流:秘鲁渔场的上升流n8H篇语网

洋流的地理意义n8H篇语网

A污染物的自净与扩散n8H篇语网

B高低纬度之间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n8H篇语网

纵向的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要会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寒暖流—例P90图3-33)n8H篇语网

(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n8H篇语网

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n8H篇语网

C形成大渔场n8H篇语网

寒暖流交汇: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n8H篇语网

上升流:秘鲁渔场n8H篇语网

D航海n8H篇语网

海洋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n8H篇语网

主要环境问题表现 来源 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n8H篇语网

海洋污染 主要来源为工业排污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石油石油污染:主要来源为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船;目前治污重点在于石油泄漏n8H篇语网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保障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权益2、防治污染3、可持续的渔业生产;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4、沿海工程建设要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和实施n8H篇语网

海洋生态破坏 1、海洋污染2、人类的生产活动:围海造田、滥捕等3、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n8H篇语网

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n8H篇语网

水循环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n8H篇语网

(1)图中浅蓝色箭头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的六个环节;n8H篇语网

其意义: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n8H篇语网

(2)图中灰色和深色箭头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循环n8H篇语网

其中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n8H篇语网

水循环对地表的影响n8H篇语网

A不断更新淡水资源,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是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n8H篇语网

B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表各圈层间、陆地海洋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n8H篇语网

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n8H篇语网

D塑造地表形态,如水蚀地貌、水积地貌等n8H篇语网

10、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n8H篇语网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n8H篇语网

光合作用:无机物 有机物;太阳能 生物能(或化学能)n8H篇语网

生物循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质 动物n8H篇语网

环境 微生物分解n8H篇语网

(其中粉色箭头表示有机质流动;黑色箭头表示无机质流动)n8H篇语网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n8H篇语网

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运动、能量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n8H篇语网

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n8H篇语网

大气圈成分的改变;n8H篇语网

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n8H篇语网

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n8H篇语网

环境效益(因地而异):n8H篇语网

A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n8H篇语网

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n8H篇语网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n8H篇语网

植物生长对环境(其中气候的光、热、水的影响制约突出)依赖性大,并适应环境,因而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n8H篇语网

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n8H篇语网

“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n8H篇语网

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n8H篇语网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n8H篇语网

形成过程:n8H篇语网

风化 低等生物着生 高等植物着生n8H篇语网

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n8H篇语网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n8H篇语网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n8H篇语网

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n8H篇语网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n8H篇语网

选择性吸收 光合作用n8H篇语网

矿物养分 植物 有机质n8H篇语网

土壤肥力 腐殖质n8H篇语网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n8H篇语网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n8H篇语网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n8H篇语网

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n8H篇语网

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待查)n8H篇语网

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n8H篇语网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n8H篇语网

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n8H篇语网

(1)陆地自然资源n8H篇语网

自然资源 属性 组成 共性特征n8H篇语网

土地资源 可再生 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n8H篇语网

气候资源 可再生 光、热量、降水、风等n8H篇语网

水资源 可再生n8H篇语网

生物资源 可再生n8H篇语网

矿物资源 非可再生n8H篇语网

(2)海洋资源n8H篇语网

类型 组成 特征n8H篇语网

海洋化学资源 食盐、镁、溴、淡水等n8H篇语网

海洋生物资源 鱼、虾、贝、藻等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n8H篇语网

海洋矿产资源 大陆架:油、气等滨海带:砂矿海盆:锰结核n8H篇语网

海洋能源 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等 可再生、能量密度小、无污染目前工程投资大、效益不高n8H篇语网

海洋空间资源 生产空间、通信空间、电力输送、储藏空间、文化娱乐空间、交通运输空间n8H篇语网

其环境和生态条件复杂和特殊。其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n8H篇语网

14、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待查)n8H篇语网

15、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n8H篇语网

气象灾害n8H篇语网

类别 危害 监测和防减灾措施n8H篇语网

台风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灾的重要措施;主要利用气象卫星进行探测n8H篇语网

暴雨洪涝 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n8H篇语网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和预报,可以有效减灾;防洪需工程措施(筑堤、整治河道、修水库等)和非工程措施(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居民应急撤离对策、防洪保险等)相结合进行n8H篇语网

干旱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n8H篇语网

因地制宜进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选种耐旱作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护林建设等n8H篇语网

寒潮 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危害农作物;大风能翻船、倒屋、破坏牧场;雪灾冻雨造成通信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其影响范围大,并多灾并发n8H篇语网

无有效的防御手段,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可减少一定损失n8H篇语网

地质灾害n8H篇语网

类别 危害 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n8H篇语网

地震 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n8H篇语网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n8H篇语网

成因上的关联性如地壳活跃之地,往往多火山活动和地震原发性的主灾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如地震引发滑坡、n8H篇语网

火山喷发引发地震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是泥石流加剧的重要原因n8H篇语网

火山喷发 高温熔岩和厚厚的火山灰,摧毁房屋和道路,危及人类生存n8H篇语网

滑坡 破坏和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n8H篇语网

泥石流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以及环境n8H篇语网

16、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n8H篇语网

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n8H篇语网

地理环境四大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n8H篇语网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n8H篇语网

其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n8H篇语网

1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n8H篇语网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或海拔不同 气候(水热组合)等要素的不同 自然带n8H篇语网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热量差异为主)n8H篇语网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因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水分差异为主)n8H篇语网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由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与(1)的规律近似n8H篇语网

第四单元n8H篇语网

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n8H篇语网

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n8H篇语网

大气圈成分的改变;n8H篇语网

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n8H篇语网

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n8H篇语网

环境效益(因地而异):n8H篇语网

A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n8H篇语网

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n8H篇语网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n8H篇语网

植物生长对环境(其中气候的光、热、水的影响制约突出)依赖性大,并适应环境,因而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n8H篇语网

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n8H篇语网

“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n8H篇语网

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n8H篇语网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n8H篇语网

形成过程:n8H篇语网

风化 低等生物着生 高等植物着生n8H篇语网

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n8H篇语网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n8H篇语网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n8H篇语网

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n8H篇语网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n8H篇语网

选择性吸收 光合作用n8H篇语网

矿物养分 植物 有机质n8H篇语网

土壤肥力 腐殖质n8H篇语网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n8H篇语网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n8H篇语网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n8H篇语网

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n8H篇语网

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待查)n8H篇语网

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n8H篇语网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n8H篇语网

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n8H篇语网

(1)陆地自然资源n8H篇语网

自然资源 属性 组成 共性特征n8H篇语网

土地资源 可再生 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n8H篇语网

气候资源 可再生 光、热量、降水、风等n8H篇语网

水资源 可再生n8H篇语网

生物资源 可再生n8H篇语网

矿物资源 非可再生n8H篇语网

(2)海洋资源n8H篇语网

类型 组成 特征n8H篇语网

海洋化学资源 食盐、镁、溴、淡水等n8H篇语网

海洋生物资源 鱼、虾、贝、藻等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n8H篇语网

海洋矿产资源 大陆架:油、气等滨海带:砂矿海盆:锰结核n8H篇语网

海洋能源 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等 可再生、能量密度小、无污染目前工程投资大、效益不高n8H篇语网

海洋空间资源 生产空间、通信空间、电力输送、储藏空间、文化娱乐空间、交通运输空间n8H篇语网

其环境和生态条件复杂和特殊。其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n8H篇语网

14、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待查)n8H篇语网

15、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n8H篇语网

气象灾害n8H篇语网

类别 危害 监测和防减灾措施n8H篇语网

台风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灾的重要措施;主要利用气象卫星进行探测n8H篇语网

暴雨洪涝 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n8H篇语网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和预报,可以有效减灾;防洪需工程措施(筑堤、整治河道、修水库等)和非工程措施(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居民应急撤离对策、防洪保险等)相结合进行n8H篇语网

干旱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n8H篇语网

因地制宜进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选种耐旱作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护林建设等n8H篇语网

寒潮 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危害农作物;大风能翻船、倒屋、破坏牧场;雪灾冻雨造成通信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其影响范围大,并多灾并发n8H篇语网

无有效的防御手段,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可减少一定损失n8H篇语网

地质灾害n8H篇语网

类别 危害 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n8H篇语网

地震 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n8H篇语网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n8H篇语网

成因上的关联性如地壳活跃之地,往往多火山活动和地震原发性的主灾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如地震引发滑坡、n8H篇语网

火山喷发引发地震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是泥石流加剧的重要原因n8H篇语网

火山喷发 高温熔岩和厚厚的火山灰,摧毁房屋和道路,危及人类生存n8H篇语网

滑坡 破坏和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n8H篇语网

泥石流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以及环境n8H篇语网

16、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n8H篇语网

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n8H篇语网

地理环境四大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n8H篇语网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n8H篇语网

其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n8H篇语网

1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n8H篇语网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或海拔不同 气候(水热组合)等要素的不同 自然带n8H篇语网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热量差异为主)n8H篇语网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因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水分差异为主)n8H篇语网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由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与(1)的规律近似n8H篇语网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n8H篇语网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n8H篇语网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n8H篇语网

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n8H篇语网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种茶树n8H篇语网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n8H篇语网

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n8H篇语网

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n8H篇语网

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n8H篇语网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n8H篇语网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n8H篇语网

A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n8H篇语网

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n8H篇语网

B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n8H篇语网

如玻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行调节n8H篇语网

梯田——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灌溉——改造水分n8H篇语网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n8H篇语网

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n8H篇语网

A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n8H篇语网

如城市周围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n8H篇语网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n8H篇语网

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n8H篇语网

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n8H篇语网

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n8H篇语网

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n8H篇语网

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n8H篇语网

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n8H篇语网

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n8H篇语网

农业地域类型 代表性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分类 特点n8H篇语网

水稻种植业 中国秦淮以南 东亚的亚热带季风区;南亚的热带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劳动密集型自给农业n8H篇语网

人多地少,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n8H篇语网

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美、澳、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密集农业商品农业n8H篇语网

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经营;优良的天然牧场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化经营广阔的市场需求n8H篇语网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中央大平原 美、加、阿根廷、澳、俄、乌克兰 商品农业种植业密集农业n8H篇语网

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先进农业科技n8H篇语网

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背风坡;灌溉成为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东水西调) 欧洲、北美、南非、澳、新西兰 商品农业密集农业n8H篇语网

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大规模机械化家庭农场市场广大交通便利n8H篇语网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n8H篇语网

经济方面: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n8H篇语网

社会方面: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n8H篇语网

环境: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n8H篇语网

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n8H篇语网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相关特点n8H篇语网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加工、罐头厂 所需原料丰富地区;原料不便运输n8H篇语网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家具制造、印刷 接近产品消费地区;产品不便运输n8H篇语网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炼铝)、化工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n8H篇语网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n8H篇语网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n8H篇语网

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n8H篇语网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如下:n8H篇语网

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n8H篇语网

——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n8H篇语网

例: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钢(市场指向型)n8H篇语网

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n8H篇语网

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n8H篇语网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n8H篇语网

例: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n8H篇语网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发展n8H篇语网

国防的需要:如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n8H篇语网

个人偏好:如华侨回乡投资n8H篇语网

工业惯性的影响n8H篇语网

环境保护的影响:n8H篇语网

原则: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n8H篇语网

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n8H篇语网

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n8H篇语网

气污、水污:化工厂n8H篇语网

气污: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n8H篇语网

水污: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n8H篇语网

噪污:交通线、车站、飞机场n8H篇语网

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n8H篇语网

工业联系:n8H篇语网

A生产上联系:投入-产出联系n8H篇语网

如:炼铁厂和钢铁厂;皮革厂、钢铁厂和汽车厂n8H篇语网

B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共用廉价劳动力或基础设施n8H篇语网

如:天津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康师傅”和“三星”n8H篇语网

n8H篇语网

C信息联系:计算机联网n8H篇语网

工业集聚n8H篇语网

好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n8H篇语网

类型:n8H篇语网

A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投入-产出联系n8H篇语网

如钢铁厂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n8H篇语网

B新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协作工厂集聚并接近市场,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区n8H篇语网

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n8H篇语网

形成类型:n8H篇语网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n8H篇语网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或由于共同设施而集聚一起n8H篇语网

发展特点:n8H篇语网

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工业发展潜力小,面积小;如糕点厂、糖果厂等n8H篇语网

以钢铁等生产过程复杂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工业发展潜力大,面积大n8H篇语网

可扩展成为工业城市,其区位由核心工厂区位因素而定n8H篇语网

如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攀枝花、马鞍山n8H篇语网

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n8H篇语网

汽车城十堰n8H篇语网

传统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n8H篇语网

代表工业区 德鲁尔区;英中部区;美东北部区 美硅谷;中关村n8H篇语网

主要区位因素 原料、廉价劳力 人才、环境、交通n8H篇语网

主要部门 钢铁、煤炭、纺织、化工、机械 电子、航天、生物工程n8H篇语网

工业地域特点 以传统大型企业为核心发展集聚而成 分散为主n8H篇语网

产品特点 重、厚、长、大 轻、薄、短、小n8H篇语网

生产规模 大 小n8H篇语网

科技人员比例 低 高n8H篇语网

生产增长速度 慢 快n8H篇语网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长 短n8H篇语网

研发费用 低 高n8H篇语网

发展类型 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廉价劳力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n8H篇语网

按主导区位因素分类 原料、动力、廉价劳力指向型 技术指向型、市场指向型n8H篇语网

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n8H篇语网

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n8H篇语网

乡村起源的历史条件:n8H篇语网

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n8H篇语网

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n8H篇语网

农业技术创新,出现剩余产品——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n8H篇语网

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促进了城市出现n8H篇语网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n8H篇语网

共性:大河冲积平原;农业文明发达;但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n8H篇语网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n8H篇语网

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及其形成原因n8H篇语网

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n8H篇语网

自然地理因素:n8H篇语网

地形:n8H篇语网

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我国汾河、渭河谷地城市分布n8H篇语网

气候:n8H篇语网

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且该地带的沿海地区城市一般密于内陆地区n8H篇语网

荒漠、高寒、湿热地区少有城市的分布n8H篇语网

河流:n8H篇语网

对城市的选址具有深远的影响;河流具有供水、运输、防卫功能n8H篇语网

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n8H篇语网

江西赣州——水运起点或终点;n8H篇语网

宜宾——长江与岷江汇合处;重庆——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武汉——长江与汉江汇合处n8H篇语网

上海、广州——河口n8H篇语网

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河流的安全防卫功能n8H篇语网

社会经济因素:n8H篇语网

自然资源:n8H篇语网

煤矿城市:英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美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n8H篇语网

石油城市:英阿伯丁、中大庆和玉门n8H篇语网

铁矿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n8H篇语网

金矿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n8H篇语网

交通:n8H篇语网

我国南方城市多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多在大道汇合处n8H篇语网

古邯郸在两驿道交点n8H篇语网

铁路枢纽城市:n8H篇语网

京广线——石家庄、郑州、株洲;京沪线——蚌埠;陇海线——宝鸡n8H篇语网

运河城市:扬州、济宁n8H篇语网

政治n8H篇语网

古希腊——雅典;古罗马——罗马;古都——西安、洛阳、杭州n8H篇语网

我国100万人口大城市中76%为省级行政中心,如合肥的发展n8H篇语网

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n8H篇语网

军事n8H篇语网

宗教n8H篇语网

沙特阿拉伯——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我国拉萨n8H篇语网

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n8H篇语网

军事、宗教等对于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弱;n8H篇语网

交通、自然资源自古至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n8H篇语网

新的因素出现: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国张家界旅游城市;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因素等n8H篇语网

城市化标志n8H篇语网

城市人口增加n8H篇语网

n8H篇语网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n8H篇语网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n8H篇语网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n8H篇语网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n8H篇语网

起步时间 早(工业革命) 晚(二战后)n8H篇语网

城市化水平 高(70%以上) 低(30-40%)n8H篇语网

城市化速度 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n8H篇语网

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n8H篇语网

所处城市化阶段 后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初期、中期n8H篇语网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n8H篇语网

问题 解决途径n8H篇语网

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4、固体废弃物污染n8H篇语网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如上海浦东新区,北京周边14个卫星城华盛顿等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治理污染加强绿化建设n8H篇语网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n8H篇语网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n8H篇语网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n8H篇语网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金融等)及其作用n8H篇语网

交通运输n8H篇语网

方式 优点 缺点 备注n8H篇语网

铁路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 占地多、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n8H篇语网

公路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n8H篇语网

水路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水文和气象条件影响大 历史最悠久n8H篇语网

航空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n8H篇语网

管道 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方便、运量很大 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n8H篇语网

邮电通信——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社会的“神经系统”n8H篇语网

邮政通信—n8H篇语网

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包裹;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n8H篇语网

政网络是由邮局和邮路(交通运输线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n8H篇语网

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n8H篇语网

电信通信—n8H篇语网

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来传递符号、文字、图象、语言n8H篇语网

电信网络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n8H篇语网

受到地形的影响n8H篇语网

商业——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广义商业包括服务业n8H篇语网

金融——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进行资金借贷、有价证券交易等活动n8H篇语网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发展n8H篇语网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n8H篇语网

A铁路线:n8H篇语网

以京九线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先进的科技作保证n8H篇语网

在现代铁路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已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n8H篇语网

B公路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n8H篇语网

国道——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来省时n8H篇语网

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通过当地居民点、车站等n8H篇语网

平原——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n8H篇语网

山区——陡坡上“之”型弯曲、谷中道路避开陡坡等n8H篇语网

C航道n8H篇语网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以上海为例n8H篇语网

自然区位因素:位置、地形、水文、气候等n8H篇语网

社会经济因素:腹地、城市等n8H篇语网

上海港:n8H篇语网

A临海临江位置可兼作河港和海港n8H篇语网

B三角洲地貌平坦,设备建筑有利方便;n8H篇语网

但坡度极缓水流分汊多,泥沙易淤塞航道n8H篇语网

C水量丰富可提供淡水资源n8H篇语网

D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大,且多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促进港口发展n8H篇语网

E上海市本身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发展有促进作用n8H篇语网

一种运输方式的线与点交织组成单一运输网;n8H篇语网

二种以上组成综合运输网;n8H篇语网

不同地域的综合网等级不同,不同运输网在不同地域中地位不同;n8H篇语网

交通运输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便捷和密切n8H篇语网

城市道路的交通网络n8H篇语网

主要特点n8H篇语网

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n8H篇语网

行人和车辆流动方向和数量有一定变化规律;n8H篇语网

典型的混合型交通;n8H篇语网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n8H篇语网

城市道路网n8H篇语网

格局规划原则:n8H篇语网

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n8H篇语网

欧洲城市: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n8H篇语网

我国城市: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n8H篇语网

问题及改善n8H篇语网

问题1:交通线路拥堵n8H篇语网

对策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最根本的措施n8H篇语网

问题2:交通环境污染n8H篇语网

对策2: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绿化美化交通线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n8H篇语网

国际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n8H篇语网

生活、经济、科技发展等方面n8H篇语网

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布局n8H篇语网

主要区位因素n8H篇语网

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处n8H篇语网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n8H篇语网

商业小区:分布于居民小区内,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n8H篇语网

商业网点布局: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n8H篇语网

山区 平原n8H篇语网

形成 沿谷地或交通线 沿主要交通线n8H篇语网

密度 小 大n8H篇语网

效益 资金和商品流通慢,效益较低 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快;效益高n8H篇语网

组织形式 贷郎担、大篷车等较灵活方式 商业街、商业小区等n8H篇语网

当代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n8H篇语网

当代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n8H篇语网

最突出的表现是:n8H篇语网

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和以货币资金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n8H篇语网

原因:n8H篇语网

国际经济联系的密切得益于现代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n8H篇语网

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n8H篇语网

发达国家: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等少数农产品、资本技术n8H篇语网

进口大量初级产品n8H篇语网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率高于其它制成品n8H篇语网

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居优势地位n8H篇语网

发展中国:主要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中国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n8H篇语网

出口商品比较单一n8H篇语网

工业化步伐加快,外贸出口商品构成中制成品比重有很大变化n8H篇语网

仍处于不利的外贸地位n8H篇语网

国际金融:n8H篇语网

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n8H篇语网

国际金融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n8H篇语网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n8H篇语网

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n8H篇语网

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n8H篇语网

环境问题的地域性:n8H篇语网

城市——交通、工业、人口过于密集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四大类)n8H篇语网

乡村——资源利用不当或强度过大造成了生态破坏严重n8H篇语网

例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植被破坏、物种减少n8H篇语网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严重(要了解原因)n8H篇语网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n8H篇语网

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国际性河流污染、热带雨林的破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n8H篇语网

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见以前各种环境问题的分析)n8H篇语网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n8H篇语网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n8H篇语网

人口压力n8H篇语网

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的增长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n8H篇语网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n8H篇语网

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周期,加剧了资源的耗竭速度;掠夺式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导致恶性循环。如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n8H篇语网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n8H篇语网

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本身,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甚至损害环境效益以追求经济效益。先污染后治理,实质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生活质量并不与经济效益成正比。n8H篇语网

环境问题的本质:n8H篇语网

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n8H篇语网

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n8H篇语网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n8H篇语网

环境问题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n8H篇语网

环境问题的产生:n8H篇语网

人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n8H篇语网

如果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再生速度,或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n8H篇语网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n8H篇语网

原始社会采猎文明时期 崇拜自然 环境问题没有威胁人类本身n8H篇语网

农业文明时期 改造自然 生态破坏n8H篇语网

工业文明时期 征服自然 环境污染n8H篇语网

20世纪60年代以来 谋求人地协调 人口、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n8H篇语网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n8H篇语网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综合性的概念,其内涵有以下三方面:n8H篇语网

A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B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C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2)原则:要理解其含义——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n8H篇语网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见3、4、5的分析)n8H篇语网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可以中国为例说明)n8H篇语网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n8H篇语网

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n8H篇语网

(1)可持续的必要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n8H篇语网

A庞大的人口压力;n8H篇语网

B资源短缺令人担忧:n8H篇语网

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用量增长过快n8H篇语网

C深刻的环境危机n8H篇语网

城市中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n8H篇语网

(2)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n8H篇语网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总战略n8H篇语网

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n8H篇语网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以留民营村为例)n8H篇语网

个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n8H篇语网

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工厂清洁生产、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自备篮子购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节水等等n8H篇语网

高一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n8H篇语网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n8H篇语网

合理保护和利用地下水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下图为“泉城济南泉水补给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n8H篇语网

1.某年春季,济南趵突泉水位持续降低,其原因不可能是()n8H篇语网

A.春季降水量偏少n8H篇语网

B.农业在春季播种季节用水量大n8H篇语网

C.南部山区植被破坏严重n8H篇语网

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泉水的补给类型n8H篇语网

2.根据图中信息和水循环原理知识,下列所述正确的是()n8H篇语网

A.城市污水是导致趵突泉水质变坏的主要原因n8H篇语网

B.城市地面硬化,导致趵突泉水位持续下降n8H篇语网

C.南部山区降水量影响趵突泉地下水位高低n8H篇语网

D.图中所示径流量增大,可导致城市内涝n8H篇语网

答案:1.D2.Cn8H篇语网

解析:第1题,趵突泉水位持续降低可能是由于当年春季降水偏少,地下水得不到补充,也可能由于人类过度用水,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位降低与南水北调没关系。第2题,从水循环示意图可以看出,趵突泉补给区位于南部山区,若补给区受到污染,泉水的水质就会变坏;同时南部山区降水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到趵突泉地下水位的高低。只有地下水位上升,趵突泉才有可能喷涌,因此保证趵突泉持续喷涌的各种措施都是为了提高地下水位。n8H篇语网

读下图,回答3~4题。n8H篇语网

3.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n8H篇语网

A.大气降水B.沙漠凝结水n8H篇语网

C.冰雪融水D.湖泊水n8H篇语网

4.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一般特征有()n8H篇语网

①流量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n8H篇语网

②流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丰水期出现在夏季n8H篇语网

③冬季出现明显的断流现象n8H篇语网

④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n8H篇语网

A.①②B.②③n8H篇语网

C.③④D.①④n8H篇语网

答案:3.C4.Bn8H篇语网

解析:第3题,由图示信息可知此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雪融水。第4题,该区河流流量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表现出水量变化的连续性、较平稳、年际变化小、季节变化大、丰水期与高温期一致、冬季有断流现象等一般特征。n8H篇语网

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n8H篇语网

5.有关图中叙述正确的是()n8H篇语网

A.⑤仅表示地表径流n8H篇语网

B.水得以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n8H篇语网

C.在①~⑤水循环过程中伴随着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n8H篇语网

D.人类只能影响图中的④环节n8H篇语网

6.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n8H篇语网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n8H篇语网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n8H篇语网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不能塑造地表形态n8H篇语网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n8H篇语网

A.①②B.③④n8H篇语网

C.②④D.①④n8H篇语网

答案:5.C6.An8H篇语网

解析:第5题,⑤不仅表示地表径流,还表示地下径流,故A错;水得以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故B错;人类不仅能影响降水环节,还能影响地表径流等其他环节,故D错。第6题,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故③错;水循环可以吸收和转化太阳能,故④错。用排除法可知选A。n8H篇语网

7.图1为“北半球某河段平面图”,图2示意“图1中M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M湖平均水位的月份是()n8H篇语网

A.1月B.4月n8H篇语网

C.6月D.10月n8H篇语网

答案:Dn8H篇语网

解析:M湖流入大于流出是5~9月,11月到次年3月是流出大于流入;M湖蓄水是在5~9月,到10月水位达。n8H篇语网

8.据有关统计,近年来台湾岛水资源蒸发和入海两项损失数量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n8H篇语网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n8H篇语网

②面积小,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n8H篇语网

③下渗速度快,地下径流量大n8H篇语网

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雨n8H篇语网

A.①②③B.①②④n8H篇语网

C.①③④D.②③④n8H篇语网

答案:Bn8H篇语网

解析:台湾水资源蒸发量大与地处低纬地区、气温高有关。入海水量大与岛上地形多山,河流流速快,流程短有关。n8H篇语网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的古老的灌溉工程。读下图,回答9~10题。n8H篇语网

9.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n8H篇语网

A.雨水B.地下水n8H篇语网

C.湖泊水D.人工提水n8H篇语网

10.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n8H篇语网

A.2月~6月B.5月~9月n8H篇语网

C.8月~12月D.11月~次年4月n8H篇语网

答案:9.C10.Dn8H篇语网

解析:第9题,柬埔寨所在的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受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大。图中显示在丰水期湖泊水位超过地上水库坝高;当湖泊处于丰水期时,湖水淹没地上水库,自动实现蓄水;在枯水期时,湖泊水位下降,水库放水用于灌溉。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当地处于旱季时,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作用。n8H篇语网

读“某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11~12题。n8H篇语网

11.对图中④洋流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带是()n8H篇语网

A.北半球信风带n8H篇语网

B.南半球信风带n8H篇语网

C.北半球西风带n8H篇语网

D.南半球西风带n8H篇语网

12.关于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n8H篇语网

A.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n8H篇语网

B.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n8H篇语网

C.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n8H篇语网

D.④洋流有利于北海道渔场的形成n8H篇语网

答案:11.D12.Cn8H篇语网

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该洋流位于副热带海区,且为逆时针方向流动,应为南半球。④为西风漂流,是由南半球西风带吹拂形成的。第12题,①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又因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因此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分布狭长,跨纬度范围广。③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n8H篇语网

2024年8月29日,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读“该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完成13~14题。n8H篇语网

13.关于震中附近洋流性质及其对沿岸气候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n8H篇语网

A.暖流,增温、增湿作用n8H篇语网

B.寒流,降温、增湿作用n8H篇语网

C.暖流,增温、减湿作用n8H篇语网

D.寒流,降温、减湿作用n8H篇语网

14.图示四处海域有渔场的是()n8H篇语网

A.①B.②n8H篇语网

C.③D.④n8H篇语网

答案:13.A14.Dn8H篇语网

解析:第13题,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日本东南,该处海域受日本暖流影响,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第14题,④海域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形成世界渔场北海道渔场。n8H篇语网

读图,完成15~16题。n8H篇语网

15.根据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n8H篇语网

A.在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n8H篇语网

B.在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n8H篇语网

C.在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n8H篇语网

D.在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n8H篇语网

16.M洋流可能出现在图2中()n8H篇语网

A.丁处B.丙处n8H篇语网

C.乙处D.甲处n8H篇语网

答案:15.C16.An8H篇语网

解析:第15题,据图中等温线越向北温度越高,所以为南半球,A、B错误;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所以M处的洋流向南流,即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故C正确。第16题,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圈里大洋的西岸为暖流,且该洋流位于南半球。n8H篇语网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据此回答17~18题。n8H篇语网

17.对雨水的积存,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产生影响()n8H篇语网

A.水汽输送B.蒸发n8H篇语网

C.降水D.径流n8H篇语网

18.以色列为了增加水资源,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n8H篇语网

A.在沿海地区采用海水淡化n8H篇语网

B.合理开采地下水n8H篇语网

C.采用滴灌措施发展农业n8H篇语网

D.雨季时将雨水收集起来n8H篇语网

答案:17.D18.Cn8H篇语网

解析:第17题,把雨水积存起来,减少了雨水的下渗和汇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的雨量,影响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第18题,采用滴灌技术,节约了农业灌溉用水,属于节流措施;其他三项都为水资源的开发,属于开源措施。n8H篇语网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完成19~20题。n8H篇语网

19.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n8H篇语网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n8H篇语网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n8H篇语网

③寒流n8H篇语网

④暖流n8H篇语网

A.①③B.①④n8H篇语网

C.②③D.②④n8H篇语网

20.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n8H篇语网

A.含沙量小、冰期短n8H篇语网

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n8H篇语网

C.水量丰富、落差小n8H篇语网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n8H篇语网

答案:19.B20.Bn8H篇语网

解析:第19题,图中所示为北大西洋海区及其周边地区。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所经过的海区位于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首先借助的洋流主要为墨西哥湾暖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故B项正确。第20题,甲地位于欧洲西部,自然环境深受海洋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量丰富、流量稳定,故B项正确。甲地河流没有结冰期,而含沙量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等诸多因素有关,故A项错误。落差大小、流速快慢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与海洋的影响关系不大,故C、D项错误。n8H篇语网

二、综合题(共50分)n8H篇语网

21.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n8H篇语网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n8H篇语网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n8H篇语网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n8H篇语网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夏季断流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n8H篇语网

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n8H篇语网

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n8H篇语网

(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n8H篇语网

(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n8H篇语网

(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变暖,冰川退缩。n8H篇语网

解析:第(1)题,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第(2)题,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多有关。第(3)题,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第(4)题,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必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量用水有关。n8H篇语网

22.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寒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n8H篇语网

(1)说出②海域容易出现海雾的理由。n8H篇语网

(2)简述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n8H篇语网

(3)图中海域有一世界的大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n8H篇语网

答案:(1)②海域是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n8H篇语网

(2)P地冬季吹西北风,西北风经日本海海面后,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又因P地受暖流的影响,湿度增大,故P地冬季多降水。n8H篇语网

(3)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的大陆架海区,又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n8H篇语网

解析:第(1)题,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因此②海域易出现海雾。第(2)题,从盛行风、地形、洋流三方面考虑。第(3)题,图示海域有的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浅海大陆架海区,阳光充足,且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n8H篇语网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n8H篇语网

材料一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主要河流的分布示意图。n8H篇语网

材料二我国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我国有10个省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生存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1000立方米。n8H篇语网

材料三中国七大水系中,目前绝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全国7亿多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1.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重的水,3500万人饮用硝酸盐超标的水。n8H篇语网

(1)从以上材料可看出,我国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n8H篇语网

(2)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华北地区春旱的自然原因。n8H篇语网

(3)上海地处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目前也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哪些?n8H篇语网

答案:(1)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不足;水污染严重。n8H篇语网

(2)春季气温回升,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此时雨季还没有到来。n8H篇语网

(3)增强节水意识;发展工农业节水技术;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的水质;节约用水,减少浪费。n8H篇语网

解析:(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所以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由材料二可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由材料三可知水污染严重。(2)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春季时雨季还没有到来,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使得该地区春旱严重。(3)解决水资源问题主要从开源、节流等方面分析思考,言之有理即可。上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该地水资源短缺主要是由于水污染引发的,所以要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的水质;针对水资源短缺还应当增强节水意识;发展工农业节水技术;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节约用水,减少浪费。n8H篇语网

24.读下图,回答问题。(13分)n8H篇语网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洋流名称。n8H篇语网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n8H篇语网

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n8H篇语网

(2)甲、乙两处的海域,海水温度较高的是哪一处,原因是什么?n8H篇语网

(3)③处的洋流和丙处的洋流对沿岸的气候有什么不同的影响?n8H篇语网

(4)有一艘轮船从我国的上海出发,驶往美国的洛杉矶,借助哪些洋流可以加快航行速度?n8H篇语网

答案:(1)①墨西哥湾暖流②加利福尼亚寒流n8H篇语网

③东澳大利亚暖流④西风漂流n8H篇语网

(2)甲处。原因是两海域尽管纬度相同,但甲处有暖流经过,而乙处有寒流经过。n8H篇语网

(3)流经③处的洋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的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流经丙处的洋流为秘鲁寒流,对沿岸的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n8H篇语网

(4)借助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可以加快航行速度。n8H篇语网

解析:两海区若纬度相同,其海水温度的高低主要看流经该海区的洋流是暖流还是寒流,若有暖流经过,则温度偏高,反之就偏低。n8H篇语网

高一地理学习方法技巧n8H篇语网

1、类比思维法n8H篇语网

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教师只要提示学生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n8H篇语网

2、联想思维法n8H篇语网

这是从巳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n8H篇语网

3、假设思维法n8H篇语网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n8H篇语网

4、选言排除法n8H篇语网

是指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根据现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定,余下的一种就是正确答案。n8H篇语网

5、形象思维法n8H篇语网

这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n8H篇语网

n8H篇语网

n8H篇语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